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

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

主办 科学导报社

品读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品读 >> 文章详情
江南三章② 清芬浮动秦淮河
文章来源:《文明山西》周刊     时间:2025-02-20      阅读数:683
《文明山西》周刊

微信图片_20250221090811.png

  秦淮河从历史的深处缓缓流淌而来。

  人们常常所说的十里秦淮,其实说的就是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繁华河段。它那旖旎的风光,尤其是那蕴含历代兴亡的史迹,历来就是许多骚人墨客歌咏凭吊的场所。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《泊秦淮》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,“烟笼寒水月笼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。短短几句,既描绘出了秦淮河的美景,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沉感叹。到了清代,孔尚任传奇小说《桃花扇》,以侯方域、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,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。正如朱自清所言,秦淮河不仅是因为它那华灯映水、画舫凌波的景象,“实在是有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”。

  白天的秦淮河宁静古朴,白墙青瓦像个大家闺秀,但是,当夜晚的秦淮河两岸的古建筑和彩色灯光融为一体时,那水就特别灵动了。

  因此,我们选择了夜游。

  船从夫子庙出发。南京夫子庙段的秦淮河是最繁华的,岸边的乌衣巷,六朝时期王谢两大名门望族曾聚集于此,何等的繁华;江南贡院,曾聚集过无数的文人才子,一到晚上,灯火通明,沿着旁边的楼梯下去,就到了游览秦淮必须坐船的地方。夜游秦淮是特色,秦淮的美景只有在夜里才能绽放出一抹抹动人的光彩,岸边的凿壁上刻着各种姿态的秦淮八艳,在灯光的照射之下,更是动人心弦。

  我们坐着悠悠的游艇,在船身的轻轻晃动中,听着导游讲述着当年的秦淮名妓。两岸徽派建筑,雕梁画栋,不时向后而去,在灯火的掩映下,增添了几分神秘。不过有些不足之处就是游船没有了诗人笔下的那种浆声的乐趣,电动声音破坏了环境的美感。

  夜里的秦淮河仿佛散发着一阵阵迷人的香气,一路驶来,两岸不时上演着一幕幕小曲与歌舞,十里秦淮河上轻歌曼舞。即使是冬季,也照样是歌舞升平,热闹非凡,真是一座不夜城啊。

  游了半路,远远看见一座拱桥,近了才看清桥身上的字——文德桥。据导游介绍,明清时期,这文德桥的两边一边是贡院,一边是烟花之地。据说“君子不过桥,过桥非君子”,此桥成了考验君子与非君子的试金石。

  秦淮河的夜里湿气很重,一番游览下来,我的脸上和衣服上都沾满了水汽,湿润润的,就连游船里也有些许闷热和潮湿。陪同的友人说,这是冬天,要是夏天那就更湿了,坐在船里,脸上的汗水就擦不完,坐在船外吹点风吧,那风也是热的。对于我这样一位常年居住在北方干燥环境里的人来说,这秦淮河的湿气也是温馨的,也是舒适的,也是富有诗意的。怪不得著名学者俞平伯和著名文人朱自清游了秦淮河后,两人共同以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为题,各以不同风格的创作手法,留下了各有千秋的锦绣华章,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。

  桨声灯影,一条条画舫,一条条龙舟,一个个大灯笼,一个个传奇故事,一幅幅绚丽多彩、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,多彩多姿,美不胜收。此段,真可谓是集古迹、园林、画舫、市街、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水上旅游段,极富情趣和魅力。

  我们沉醉在这秦淮河美丽的夜景中,三个多小时的时间,在不知不觉间轻轻划过,临上岸时,朱自清写秦淮河的佳句情不自禁地涌入了我的脑海“我们的梦醒了,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,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”。

(张天柱)

责任编辑:刘倩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