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
主办 科学导报社
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,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,这是一个父爱至深的故事,发生在2025年初、时值深冬的吕梁市交城县庞泉沟镇山水村。
人口失踪报案
1月9日晚9时,庞泉沟镇综治中心接到山水村网格员张海平紧急报送的消息:山水村村民李某某(男,60余岁)之子李某(男,37岁,系精神智力障碍人士,跛脚)于当日清晨失踪。据相关村民口述,失踪时段前后,曾在山水村窑则沟沟口处见过李某。
镇党委、政府收悉第一时间,立刻做出安排部署:一是迅速动员在镇青年干部,携带照明、保暖设备前往山水村,及时调取关键沟口路口监控探头。二是积极协调村两委干部、网格员、热心村民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,以期获取更多帮助。三是一切进山行动务必跟随本地向导,注意安全第一。
监控锁定方向
晚9时15分,庞泉沟镇青年干部抵达山水村党群服务中心,与李某父亲李某某一同回看监控录像。在此之前,李某某已独自、上午下午两度深入窑则沟寻人,无果,只发现一处疑似脚印。慌乱中,监控显示屏相关连接线被误拉扯断裂,青年干部又迅速进入附近村民家中,拆解相同型号的连接线以供最快速度恢复显示。
晚9时45分,监控探头显示:当日清晨7时57分,李某从唯一出入口进入窑则沟,再未出现。深冬的山水村窑则沟区域,只有寒风、荒山和枯木,干裂的牛粪和松果,以及冷冽的月光下低至零下20℃的大地。进入窑则沟时,他身着深蓝色旧羽绒服,御寒能力弱,完全不足以抵抗低温。
第一轮搜救
晚10时5分,在李某某和山水村两委干部、网格员的向导下,镇机关、派出所15名青年干部分三组进军,勇闯窑则沟,展开第一轮规模搜索。当晚,星光与月光、与手电筒的强光齐亮,风声与踩踏枯枝的“嘎吱”声、与寻人的呼唤声齐鸣。
1月10日凌晨1时45分,经过3处桥梁、4处沟渠、2道岔口,窑则沟内所有道路及周边区域全部搜索完毕,未果。(根据其跛脚以及只沿道路前行的特征,大家推测:部分陡峭山坡处,他无力向上攀爬。)
凌晨2时,应李某某请求,镇机关7名青年干部陪同李某某老两口回到山水村监控室,重新观看关键沟口路口,确定失踪人员仍在其中。
第二轮搜救
清晨8时,庞泉沟镇派出所、交城蓝天救援队、山西蓝天救援队、北京蓝天救援队陆续抵达窑则沟区域,在本地向导的带领下,分组分区域展开第二轮大规模搜索。这也是村民李某某第四次入山寻子。大家都知道,这么冷的天气,一刻都不能拖了。但很可惜,4小时的搜寻结束,仍未果。
中午11时58分,李某某第三次请求回看监控录像,镇青年干部、村干部配合回看。
第三轮搜救
下午2时整,第三轮搜寻开始。60余名来自不同群体却怀揣同样目标的搜救人员分散在茫茫大山中。对讲机里有人问:确定在这山里吗,走到后面雪上一个脚印都看不到了。李某某答:没有脚印我也要找!这是一个父亲在36小时里第五次深入窑则沟,他已至少徒步了100公里远。
下午3时,月亮的轮廓已经出现在天边,太阳已完全感受不到一丝暖意。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,24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已经过去,如此寒冷天气,如再找不到,后果不堪设想。
下午3时20分,对讲机中李某某的声音传来,他在山路尽头没有放弃,推翻前一天“儿子不可能爬上陡坡”的推论后,攀过两道沟一座山,在先前发现的疑似脚印的基础上,终于发现一处新脚印。各搜救队员更加抖擞。
下午4时,山坡的阴影已经拉的很长,虽然有厚衣服御寒,但队员们的脸已经通红,鼻子冻得寒涕直流。参与凌晨搜救的队员,走路的身形已经开始晃荡,腿止不住颤抖。
成功完成搜救
终于!下午4时5分,对讲机中传来李某某和蓝天救援队的声音:找到了!顿时大家都激动起来,队伍中的镇党委、政府主要负责人立刻询问:“找到啥了,找到人了吗!找到人了吗!还是找到脚印了。”
答:人!找到人了!找到人了。伴随着李某父亲的呜咽和抽泣声。那时,大家陪着他,在距离沟口8公里深的山里,一个连当地老向导都不熟悉的地方。
找到时,李某蜷缩在地上,虽生命体征尚可,但已接近丧失行动能力。深蓝色的羽绒服看起来无比瘦削,腿上裤子上沾染有冻干的血迹,应是攀爬陡坡时不慎摔落受伤。两手稍肿、发紫,为明显冻伤。
下午4时10分,李某母亲得知消息,一瞬间崩溃大哭,村党支部书记在旁安慰。
下午4时40分,救援人员将李某转移到最近的庞泉沟镇防火通道位置,待命的救援车辆将其接送回家。大家心里都松了口气。
紧急情况发生后,村两委干部、网格员、村民代表和热心村民第一时间投入搜寻,村两委上报镇党委、政府,网格员上报镇综治中心,热心村民协助报警,镇青年干部迅速调出监控、确定方向、连夜投入搜救,镇派出所、蓝天救援等多支队伍陆续投入搜救,以一轮高效的应急、一场生命的接力,为一次父爱的奇迹充入了不竭动力。
(崔斌 胡文惠)